简介:据经济之声《天下公司》报道,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博士马光远为您评说:城镇化成本巨大,分担机制设计是关键。 城镇化 网络配图 马光远:昨天社科院发布的城市蓝皮书里面谈到中国城镇化的城镇问题 ...
据经济之声《天下公司》报道,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博士马光远为您评说:城镇化成本巨大,分担机制设计是关键。
城镇化 网络配图
马光远:昨天社科院发布的城市蓝皮书里面谈到中国城镇化的城镇问题,根据蓝皮书的说法在2030年以前我国估计有接近4亿的农民要进入城里,变成城镇的市民。根据社科院的计算,农民市民化的人均成本是13.1万元,我国城镇化需要的公共成本差不多是50余万亿元,这个成本本身包括住房、养老、医疗、教育等社会福利方面政府的支出。就这个而言城镇化真的是一项高成本的改革,农民变成市民在教育、医疗、住房、养老等方面的确是需要很大的投入,所以能不能有一个很好的融资模式解决农民市民化的城镇负担问题,这可能成为我们城镇化成败的一个关键。
对于农民市民化的成本结算问题,究竟是哪些计算?如果我们把农民市民化本身仅仅看成需要政府投入的一项工作的话,我想很显然得不出一个正确的结论。比如说我们现在看到50万亿这个数字的时候,对很多地方政府来讲都是非常吓人的,有点让人望而却步的感觉,但是城镇化的账恐怕没有这么简单,克强总理一直强调城镇化是最大的内需,这是一笔从产出角度来讲的账,也就是说从城镇化对中国经济未来的巨大贡献来看的话,城镇化无论是在提高需求方面,还是在未来整个城市建设的投资需求方面,这个数字都是非常庞大的。
比如说有研究表明城镇化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可以替代出口10万亿,而且从未来的整个城市建设来讲,未来五年整个消费需求、投资需求的力量都是很庞大的,有人说到2016年的时候消费的需求规模可以提高到30万亿,投资的需求规模有40万亿,所以这样的效应本身对于中国经济的结构调整无论是转型来讲还是从整个产出来讲都是非常庞大的,所以我们不能把城镇化的问题简单的看成一个成本问题,看成一个支出问题,甚至是一个负担问题。
当然从支出的角度来讲,城镇化的成本也不是完全由政府来承担的,无论是住房、医疗、养老还是教育等公共福利,一方面来讲政府要投入一部分,以弥补这么多年对农民的欠帐,另一方面各个地方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已经形成了一个共担的机制,政府掏一部分,企业掏一部分,同时市民自己掏一部分,而且我们现在还看到在医疗、教育、住房等领域在政府投入没有到位的情况下,农民工自身已经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的投入,也就是说他们现在跟市民最大的区别就是一个户籍问题,一旦给他们户籍,他们不会对地方的公共福利造成很大的压力或者负担,因为孩子已经在这个地方上学,他们已经在交纳养老金等等,所以我觉得这个账本身一方面我们要算的时候,一定要算的合适一点,另一方面也要考虑到一个共担的机制,如果只算成政府一家来负担的话,这个数字就比较夸张,除了可以吸引眼球以外,我觉得没有太大的意义。
我觉得去炒作城镇化的高成本,不仅无意,更会因为这种简单化的思维导致一些地方可能人为延缓在户籍、养老、教育等等方面加快改革的步伐。中国的城镇化需要设计精巧而合理的融资模式,这是城镇化成败的关键。如果设计精巧,城镇化不仅不会给地方政府造成很大的压力,而且可能成为未来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带动整个地区经济转型、社会转型最赚钱的一笔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