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人均水资源量是衡量一个国家可利用水资源程度的指标之一。2012年中国人均水资源量只有2100立方米,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28%。不仅如此,全国约有2/3城市属于干旱缺水,约1/4属于严重缺水。 水资源短缺已成 ...
人均水资源量是衡量一个国家可利用水资源程度的指标之一。2012年中国人均水资源量只有2100立方米,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28%。不仅如此,全国约有2/3城市属于干旱缺水,约1/4属于严重缺水。
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制约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短板之一。但与此同时,国民经济的迅猛发展以及城市建设的日新月异又对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升城市环境品位提出了迫切要求。水面、水景是生态环境体系中最灵动的因素之一,水景观营造已成为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主要措施,这本无可非议。然而近几年来,一些水资源缺乏的干旱城市在大喊节约用水的同时,不顾水资源的家底,在生活用水都相当紧张的情况下,过度开发使用景观用水。比如,有的城市一片黄土高原,却提出在市区截流形成“塞纳河景观”;有的城市饮水都很紧张却挖几百亩的湖面;有的城市新区围合几平方公里水面,营造北方的江南水乡景观等。这些不切实际的“浪漫”,不仅违背了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初衷,而且付出了昂贵的水资源代价。
人造水景观 网络配图
对于目前大多数城市水景观建设中存在的不良现象,园林景观专家刘秀晨进行了概括:有的城市大搞挖湖造景,为维持几十公顷、几百公顷的水面,不惜动用地下水源。且不说这种做法本身,就是这些湖面每天蒸发的水分,就是不小的数字。
不少城市用橡胶坝截留流经城市的河水。最初,这一做法曾被肯定,但是,由于大部分城市河流水源有限、甚至干涸,河水大量截留在城市,影响了下游的农业和生活用水,有的河流下游甚至处于完全无水的状态,致使下游不断打井;加上截留的水大量蒸发,无法维持河流水量的常年平衡,导致河面本身的水位也不断下降。
还有一些城市热衷于做大型、超大型水景和喷泉,制造人为的水景观。这些水景、喷泉加上灯光、音乐,在构成“城市现代交响乐”的同时,却需要昂贵的运行费用维持。有的只是节日使用一两次,甚至有些剪彩开幕后就永远不再使用。
人造水景观,其设计首先应考虑当地水资源条件和承载能力,要使水景观的建设规模和用水量与承载能力相适应,从全局、从国情出发考虑问题。相关专家表示,“我们不反对水源丰富的城市用水来营造城市特色,同时,也不是说干旱城市一点景观之水都不能使用。但是,我们坚决反对干旱城市置生活用水于不顾,片面追逐所谓水景观。我们的任务是用尽可能少的水,做较好的绿化景观,让城市实事求是地美起来。政府首先应多一些理性思考和长远打算。”